關于志愿者服務工作激勵機制的初步思考
發布人:安陽殷墟 點擊數:46121 更新時間:2011年11月16日
中國安陽殷墟志愿者 許英杰
前言:
志愿者服務,泛指利用自己的時間、技能、資源、善心,為鄰居、社區、社會提供無償的非職業化的援助行為。
志愿精神和志愿活動由來已久,新中國剛成立,中國就派出了志愿人員對亞非拉第三世界國家進行國際援助,有力的推進了國際正義事業和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當然,我們也得到了來自國際組織及其有關志愿人員的無私援助和支持。
1993年12月19日,中國青年志愿者行動正式亮相,它所倡導的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是雷鋒精神的深化和延續。在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和諧社會建設中,特別需要年輕一代尤其是廣大志愿者的認同和積極參與。
通過志愿者服務這種方式,可以使志愿者在其自身的價值追求中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提高自己,感悟人生,從而獲得精神上的充分滿足。
志愿者服務在我國已經得到了蓬勃發展,志愿者們像一道道曙光,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帶來溫暖和希望,為社會的穩定、繁榮、和諧做出了重要貢獻。21世紀初中國承辦的兩大世界文化盛事中志愿者的表現更是令人稱道,北京奧運會產生“無與倫比”效果的環境條件,可以說是由廣大志愿者一手托起:170萬位奧運志愿者,用他們的昂揚熱情和培訓形成的高水準,在近80處競賽或訓練場所,550處城市服務點,成千上萬的公共場所發揮著表率作用?!爸驹刚叩奈⑿Α币粫r間化為奧運城市最好的名片,被中外媒體廣為傳揚。
2010年上海世博會上7.7萬名園區志愿者和13萬名城市志愿者,被世人尊稱為可愛的“小白菜”,被大眾提升為上海市的“精神雕塑”。志愿者們對7300萬人次中外觀眾的服務,實現了在國際社會中中華民族形象的一番“文化重建”。
本人喜歡旅游,熱衷教育事業和公益事業,特別是隨著孩子的逐步長大,外出旅游的計劃也隨之增多,不論是私人家庭旅游還是公事出差,每次在外地參觀游覽時,本人都會有意識地考察一下當地景區、博物館志愿者的工作情況。每每發現:“本館有志愿者”的標示時心中的欣喜油然而生,但國內也有不少博物館無法輕易找到志愿者服務,更找不到志愿者的指引或講解,甚至根本無從知道該處有無志愿者服務,又該上哪兒去找志愿者,不免令人遺憾和失望。
面對有聲有色的志愿者服務,筆者深刻地感受到志愿者已經在社會各個領域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其影響和功能也越來越大,博物館或景區的志愿者工作是博物館公益性與志愿者精神的完美結合,它既是和諧社會發展所需,也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對博物館發展的要求,更是志愿者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重要舞臺和陣地。
捫心自問,其實即使沒有所謂的激勵辦法,廣大志愿者也會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志愿工作中。但相應的激勵辦法是對奉獻者的肯定,更是對奉獻精神的弘揚,能為志愿工作的開展注入持久動力。正如有位專家所說:“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優待,能起到一種很好的價值導向作用。道德是自律的,不能用來他律。你可以不求回報,但社會有責任有義務給奉獻者一定的優待,以體現對良好社會風尚的嘉獎與倡導。價值導向作用的
能量不可低估,為此,筆者對如何做好志愿者服務的激勵工作展開了淺顯的初步思考。
1 概述
綜觀我國博物館特別是大陸地區博物館的志愿者工作,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如:1、博物館志愿者的開展還很不平衡,大部分博物館這項工作還是個空白;2、志愿者服務崗位單一,來源單一,且主要局限在講解服務方面;3、激勵機制不健全措施不多,對志愿者人文關懷不夠;4、館方對志愿者工作的認識、重視與支持不夠,與國際貫例距離較大。5、全國博物館志愿者尚無自己的行業管理與群團組織,缺乏統一、規范的引導、管理與保障。
分析其主要原因有:1、志愿服務項目吸引力不足。2、志愿服務組織凝聚力不強。3、志愿服務組織缺乏發展空間,4、志愿服務人員缺乏成長機制。5、志愿服務的社會認同感有限。
1 目前志愿者服務工作現狀透視
1.1個別行為嚴重違背了志愿者的初衷和真正的內在需求
“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志愿者精神提倡的是無私奉獻、不求回報,這樣的雷鋒精神現如今受到榮譽激勵的挑戰。志愿者中有的為了評為優秀志愿者而搶做隊長;有的有始無終地不斷開發新項目;有的嘩眾取寵地與媒體聯系,大肆報道所謂的志愿者服務;真正無私奉獻的精神被榮譽和贊揚的利益所替代,違背了志愿者的初衷和真正的志愿者的內在需求。
1.2既有榮譽又有實惠的志愿行為使志愿者服務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
在志愿者服務活動項目中有一部分是國家扶持或單位補貼的,由于補貼的幅度、金額及優惠的條件在各地、各單位有較大的差距,于是部分志愿者“此山望著那山高”,心理價位也不斷地攀升。就拿西部志愿者服務來說,盡管國家的政策和扶持的力度不斷加大,如每月有生活補貼,學校給予一次性獎勵,服務期滿推薦就業,在考研、考博、考公務員時加分等,志愿者參與的比例依然不高。然而以招募志愿者為名的企業促銷、市場調查等由于企業所給予的報酬相對較高,這種既有榮譽又有實惠的“好事”自然有很多人趨之若鶩,志愿者成為某些企業的廉價勞動力,一些志愿者服務的性質也發生了變化。
1.3志愿者服務參與動機不一
廣大志愿者一般均是為了提升自身價值、奉獻社會而自發組織、自覺參與志愿者服務的,他們為了響應國家號召、承擔社會責任而主動積極參與各項志愿工作,而有的是則是為以后的就業積累實踐經驗而主動參與的,有的則是為了賺些生活補貼而無奈參與的,也有的是學校有關部門為了加強與社區聯動而組織的。不論怎樣的動機,志愿者辛勤的付出都應得到一定程度的認可和承認年,但某些并不的單純的想法令人遺憾,不當的激勵更會事倍功半。
1.4志愿者服務的報酬不同
志愿者服務的客體有很大的差別,所獲得的報酬也各不相同。志愿者服務,有的是盡己所能、不計報酬,甚至還要自己補貼交通費、慰問費等,如敬老院、民工子弟學校的志愿者服務;有的是給予少許補貼,如博物館、交通協管等志愿者服務,有的是有一定生活補貼或收入,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如農村“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行動等志愿者服務;也有的是給予適當的勞務費,如某些企業的志愿者服務。
報酬不同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不但體現了激勵機制的缺憾,更嚴重者,如果報酬與付出不匹配,不但會褻瀆志愿精神,還會適得其反。
1.5志愿者服務參與熱情不均
志愿者服務的參與情況冷熱不均、參差不齊。比如,2003年以來,每年都有幾百萬的廣大志愿者畢業,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區區4萬名廣大志愿者參與了全國392個貧困縣的志愿服務工作。還有,由于報酬低、影響小、技術含量低的志愿服務工作也越來越帶動不起來那些參與熱情度不高的志愿者,使很多崗位空有虛名,志愿者的主動性越來越差,參與率也明顯地下降。
為了使志愿者服務成為廣大志愿者自覺、自愿追求的活動,成為進行廣大志愿者素質教育的一個渠道,成為廣大志愿者參與構建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一種方式,筆者認為,建立規范、合理、優化、公正、公開的志愿者激勵機制顯得尤為迫切。
2目前志愿者服務工作激勵機制
志愿者走進博物館是基于愛心和責任,自愿為社會和他人提供服務和幫助,其行為實質是回饋社會,為社會提供服務,用實際行動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不圖物質上的回報,但非常在乎精神層面的滿足,如為了實現自我、增長學識、鍛煉提高、廣泛交友、增加與社會的交流與融合等。要維系志愿者的工作熱情,最重要的就是要充分滿足他們這些需要,激發他們內心深處的榮譽感和責任心,使志愿者在盡義務的同時也享受到相應的精神層面的滿足。給予志愿者應有的尊重,尊重志愿者的辛勤勞動,創建溫馨和諧的工作氛圍,這些周到而又人性化的關懷必然會使得志愿者在為社會奉獻的同時感受到來自博物館的溫暖和認同,讓更多的志愿者走進博物館。
激勵機制是通過一套理性化的制度來激勵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方式,志愿者服務應建立在志愿者個人的內在需要,社會所倡導和期望的志愿者努力方向、行為方式、應遵循的價值觀等方面。
2.1榮譽式激勵
這種激勵方式主要是學校各級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經過對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情況進行一定的評價和考評,選出一定比例的志愿者作為學校、學院或班級的“優秀志愿者”等進行表彰;同時作為評定優秀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員、優秀集體及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的重要參考因素。這種激勵主要是激發志愿者服務社會、幫助他人,奉獻愛心、被社會認同的內在需求,也是志愿者服務的不竭動力。但由于志愿者隊伍中角色復雜,因此該方法對很多人群沒有吸引力,力量相對單薄。
2.2有償式激勵
這種激勵方式主要是學校將參加志愿者服務作為評定優秀學生及各種獎學金等的加分指標,是在同等條件下被優先考慮或上一個獎學金等級的條件,是志愿者比較看重的一塊。另外,還有參與政府政策補貼和扶持的志愿者服務項目,對家庭條件比較困難的廣大志愿者也有較大的吸引力。
有償式激勵的“償”相對來講,不好拿捏,過于輕似乎不關痛癢,過于重又有些不妥。
2.3專業實踐鍛煉激勵
這種激勵方式主要是志愿者以自身的專業背景為基礎,選擇參與和專業相關的志愿者服務,既可作為廣大志愿者社會實踐的一項內容,也可在取得相應學分的同時,豐富自己的社會實踐履歷,作為就業或考研、考博、留學的輔助加分因素。
但是還是缺乏整體及全面性推廣,人們對志愿服務的認知還比較浮淺,對志愿組織、參與途徑、參與價值還不夠了解,因而沒有動員人們積極的投入參與甚至接觸志愿服務。為此,黨和政府宣傳部門必須加強對人們關于志愿服務的教育與宣傳,要真正從內心培養人們的社會責任感、社會道德感及公民參與意識,把志愿活動變成一種完全自覺的公民行為。
3完善志愿者服務激勵機制的初步思考
面對種種不容樂觀的現狀,如何吸引志愿者,調動志愿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避免志愿人員流失,延續并拓展及提高服務項目引起了筆者的深深思考。問題的發生,原因雖然有其客觀性,但其根源本人認為在于許多機構沒有建立和完善合理、優化的志愿者服務激勵機制,也可以說是價值導向作用沒有得以弘揚或彰顯, 激勵機制不完善所致。
由此可見,對志愿者進行行之有效的激勵十分必要,甚至可以說時不我待。做好志愿者激勵工作首先須做好以下幾點:
3.1對志愿者的認識亟待提高和統一
認識是行為的先導,是影響發展的首要因素。沒有人愿意為他認為毫無意義的事情付出過多的努力。我們的博物館同仁特別是領導者應該盡快明白,志愿者服務不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話題,而是現代國家與社會文明發達的一個重要標志,更是當代博物館社會化乃至國際化的顯著表征。聯合國確定自1985年起每年12月5日為“國際志愿人員日”;2001年又是“國際志愿者年”??梢娭驹刚呓M織的發展,是國家與社會文明與成長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是世界文明發展的新潮流之一。
加強正面引導,激發志愿者的精神需求,志愿者服務符合和諧社會建設的本質需要,是建立廣大志愿者核心價值理念的重要平臺。廣大志愿者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有著強烈的上進心和榮譽感,有著承擔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向。我們要加強正面宣傳,通過表彰大會、先進事跡報告會等形式樹立典型、弘揚先進;通過組織宣講團下學院、班級等進一步宣傳志愿者服務的精神、理念,使廣大志愿者知曉、理解志愿者服務的宗旨。同時,要對志愿者進行正確的行為導向,進一步激發志愿者服務的意識,使個人價值觀與社會價值觀得到有機的統一,使更多的廣大志愿者自覺、自愿、積極地加入到志愿者隊伍中去,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3.2志愿者工作亟待納入領導者的重要議程
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所謂的“推進”或“加強”,也只能淪為學者的呼吁或空洞的口號而已。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的。所以,把大力推進志愿者工作納入到各級博物館或景區領導者的重要議程,是搞好這項工作的關健所在。
領導重視,組織關心,是工作的基本保障,更是工作的動力和源泉,因此,這點尤為值得真正的引起重視。
3.3與國內外志愿者工作的交流亟待加強
這是一個開放與交流的時代,是一個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時代。任何事情如果是關著門搞是沒有出路的。加強與國內外博物館志愿者工作的理論與實踐交流,相互借鑒,不但可以開闊志愿者的視野,促進隊伍的壯大,更難能可貴的是,它是一個很好的凝聚人心的手段和渠道。
國外的志愿服務激勵機制,包括學習培訓的機會、政府獎金、發放交通津貼、用餐津貼、通訊津貼附近商業購物的優惠、小區活動的優惠等等物質激勵法,非物質激勵法也有非常多樣化、非常具體化的不同舉措,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我們借鑒。
3.4加強實踐與理論的雙重研究
志愿者服務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是對廣大志愿者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有力平臺。組織者要加強跟蹤調查,深入志愿者服務的實踐基地進行走訪,采集第一手資料,總結有效開展的經驗和方法,同時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制定出切實長效的激勵機制,使志愿者服務成為廣大志愿者生活中日常的行為,使志愿者精神深入廣大志愿者的內心世界,內化為他們的核心價值觀,從而激發起為國家和民族振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志愿者服務的長效激勵機制。
3.5加強針對性,因人而宜,區別對待志愿者服務的意愿
人具有社會性,需要群體生活,需要被社會認可,不少志愿者期望在服務他人的同時, 渴望擴大自己的交際面, 豐富自己的生活。為志愿者提供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在志愿者團隊當中既有在校學生,也有公職人員,還有離退休賦閑在家的老干部。大都有著穩定的經濟收入,自我約束力強,有豐富的閱歷和學識,工作時間自由,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和應變能力。殷墟特別為志愿者開辟了網上論壇和志愿者園地,為志愿者提供可以將自己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及工作心得與大家分享的平臺,達到了志愿者之間的互相學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 定期組織志愿者開展座談、聯誼和參觀學習活動,為大家提供互相溝通交流機會的同時也會大大增強凝聚力。
根據國內外博物館志愿者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筆者認為,志愿者在博物館價值的體現,就是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在博物館的志愿服務工作中得到實現。博物館應對志愿者的支持與貢獻予以表揚、展示和獎勵, 鼓勵志愿者以更大的工作熱情融入到博物館各項工作中 在激勵方面絕對不能搞“一刀切”,爭取做到因人而宜,因事而宜。
結語: 總之,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激勵機制是倡導“奉獻、友愛、互助和進步”的志愿者精神的需要,是志愿者活動規范化、制度化的需要,也是對志愿者追求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認可的需要。博物館志愿者工作要想長期有效的開展,建立有效可行的激勵機制就格外關鍵。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不斷創新,如果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激勵機制,博物館的志愿者工作必將得到更快更好地開展!
尾聲:
中國安陽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景區坐落于“殷墟”宮殿區遺址之上,是安陽對外開放的主要窗口之一,是世界世界文化遺產,甲骨文的發祥地,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是集遺址保護展示、文物展示、園林觀賞休閑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勝地。
2005年安陽殷墟首次通過《今日安報》、《安陽日報》等大眾媒體向社會公開招聘志愿者,截止目前,已先后有100余名志愿者經過面試、技能培訓、專業考核,正式走上講解崗位,并累積為游客提供義務講解服務3000多個小時,個人服務時間最長的已經超過300個小時。
筆者通過自己近年來的志愿服務工作,真切地感受到了奉獻的快樂和幸福,在此再次感謝游客的信任,景區的支持,國家的安定,家人的理解…
憑著對公益事業及文化事業和教育事業的一腔熱情和對家鄉的熱愛,懷揣兒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與激情,筆者擠出閑暇,在此呈獻不成熟的拙見以期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