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到殷墟參觀學習。
這里曾經是我國古代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中晚期的一處都城遺址。距今天已有3300多年的歷史了。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朝的第20位國王——盤庚,把都城由現在山東的曲阜,古稱奄,遷到了我們安陽小屯村,當時這里稱為殷。在這片土地上建起了商王朝的都城,歷時255年,共傳位8代12王。所以盤庚遷殷以后的商朝又稱為殷朝或殷商。直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帥軍伐紂滅商。這座曾經輝煌了二百多年的商王朝的都城,逐漸變成了一片廢墟。史稱殷墟。到了近代,一個偶然的發現,引出了“一片甲骨驚世界”的恢宏樂章。中國乃至全世界所有的教科書上,都這樣無可爭議地記載著:公元1899年秋,在中國河南安陽西郊一個被稱為“小屯”的村子里,發現了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的文字——甲骨文。經過近百年的考古發掘,這座沉睡了三千多年的古代都城重新展示在了我們面前。為我們今天更直觀的了解和認識殷墟,提供了真實可靠的資料。
甲骨文發現地:同學們都知道,殷墟首先是以出土甲骨文而聞名于世的??梢哉f沒有甲骨文的發現,就沒有殷墟的發現。那么甲骨文是怎么發現的呢?這就要從奇怪的“龍骨”談起了。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小屯村民在田里耕作,時常有一些龜甲和獸骨之類的東西從土中冒出來。起初,人們并不太在意,也就隨手丟棄了。不過有時候會有大批的甲骨出土,有的村民就會把它們整車拉回家中,填塞枯井。中國傳統的中醫中藥中有一味藥叫做“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或牙齒的化石,實際上從哪兒能弄這么多的龍骨用來入藥呢?于是藥鋪大都以古骨充之,不論人骨還是獸骨,統統拿來冒充。研成粉末,作刀創藥用。當時像這樣的獸骨賣到幾文錢一斤。于是,村民就開始將甲骨帶到中藥鋪里出售了。當時,誰也不知道這幾文錢一斤的“龍骨”,就是殷代遺留下來的珍貴文物。由于人們不認識它,不知道有多少甲骨片就這樣被當作 “龍骨”毀掉了。直至光緒24年(1899年),當時任清王朝國子監祭酒的內閣學士金石學家王懿榮,因病在北京武門外菜市場的達仁堂藥鋪抓藥,在中藥“龍骨”上面發現刻有字跡,并認定甲骨是殷商遺物。這才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目光和甲骨的復見天日。這也是郭沫若先生的詩句“一片甲骨驚世界”的由來。[pagecute]
大門:同學們,我們看到的這扇大門,是根據甲骨文中的“門”字仿建設計的。大家看到的整扇大門是由甲骨文中的3個“門”字組成的。門額題名“殷墟博物苑”5個大字,是由著名的歷史學家周谷城老先生題寫的。門兩側的浮雕圖案,是根據1976年婦好墓中出土的龍形玉玦,放大仿制而成。這是我們中華民族早期龍的形象之一。叫做夔龍。好,下面就讓我們穿過這道甲骨之門,走進歷史,走進殷墟。
司母戊鼎:同學們,這就是1939年在王陵區出土的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世界青銅器之最。這是司母戊鼎放大一倍的復制件??胺Q青銅時代的巨無霸,不僅造型美觀,花紋絢麗,他所隱含的政治意義更耐人尋味。鼎腹內壁上鑄有“司母戊”三字,故被世人稱為:“司母戊大鼎”。專家認為,此鼎可能是商王文丁為祭祀其母親 “戊”而鑄造的。真品現存放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大鼎重875公斤,這么大的銅鼎,不僅在我國首次見到,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大家跟我從正面看,鼎身的長和高比例協調適中,那么鼎身凈高約66厘米,除以鼎身的長度110厘米,等于0.6,和被古希臘數學家稱之為“黃金分割”的常數0.618基本符合?!包S金分割”是劃分線段最理想的數據,一般資料在記述這一定理時,都說是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格拉斯首先應用的,豈不知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我們的先人就已經了解和應用了“黃金分割”的定理,這比畢達格拉斯的應用要早七百年以上呢。
那么,同學們一定很好奇,鼎在商代是做什么用的呢?早期的鼎呢是用來烹煮食物的,是一種食器。但是,同學們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說大禹時期把天下分為九個州,每州鑄一只鼎來象征,這就是歷史上說的“禹制九鼎以安天下,”擁有九鼎標志著擁有天下的意思。自從大禹鑄九鼎以后的夏商周三代,就都以此為傳國重器。鼎呢?也就成為了王權和地位的象征。成為國之重器。所謂一言九鼎,也是源出于此。在《左傳》上有一段關于楚莊王問鼎的記載。同學們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的楚莊王吧,他是春秋五霸之一。有一次周定王派王孫滿去犒賞楚莊王,他別的什么也不問,就問周王室那些鼎的大小輕重,幸好王孫滿很是機智,回答他說:“在德不在鼎,周室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边@一場危機才算化解。但楚莊王覬覦王權圖霸中原的野心卻暴露無疑。從此以后,我們就有了“問鼎中原”這個成語。好,鼎的故事我們就講到這里,下面我要帶同學們參觀一下商代的宮殿建筑。[pagecute]
殷墟地下博物館外觀介紹:這座博物館是建在地下,它是由中國建筑研究設計院的崔愷先生設計的,他是中國建筑學界中生代的領軍人物。他的方案為什么能夠勝出,是因為他的設計符合現在世界上保護遺址的理念。同時盡可能地與整個殷墟遺址景觀相協調。從平面上看,博物館酷似甲骨文的“洹”字,這是取殷墟依附洹河之意,象征洹水在孕育商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中心高出地面3米的這個青銅結構,象征殷墟的青銅器和甲骨文一樣都是世界一流的。的確,這里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較專業、系統展示商代文物的博物館。館內展出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自建國以來在殷墟發掘出土的一系列文物精品,展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而且,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在離家59年后回安陽“省親”,和這些珍藏多年的500多件同樣堪稱國寶的文物一同展出。
正前方大家看到的這個圖案是我們博物館的館標,它是從青銅器上直接復制下來的。是兒子的“子”字,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字形看起來很有生命力的樣子,就好像在引導我們向前走一樣。
時間走廊:現在我們進入時間走廊,從民國開始,讓我們一起穿越三千年時空隧道走進歷史,走進殷墟。
青銅板上的是“乳釘”紋,在商朝的青銅器特別是銅鼎上常??梢砸姷?,也是商代最常見的青銅紋飾之一。
大家看到青銅板內壁的圖案嗎?它也是從青銅器上直接摹刻下來的,它的邊框是個“亞”字,在商朝它代表有一定職位的人,通常這樣的人是擁有兵權或軍權的人。
主題水院:大家看水底是一個用青石板拼成的一個龜腹甲。上面有董作賓先生的一首甲骨文詩句:“日在林中初入暮,風來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太陽照在樹林的樹梢上,時間進入黃昏,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蕩起層層波紋。。。。。很有一番詩情畫意吧!董作賓先生是第一個主持殷墟科學發掘的專家,也是迄今為止在考古界最有成就的學者之一。這個主題水院也在告訴我們甲骨文和青銅器將是我們接下來要參觀的精彩部分。
門口這個圖案也是青銅器的銘文,仿佛是3000年前的商人右手拿戈,左手持盾,守衛著他們創造的文化。在這里我也要提醒大家博物館內請不要拍照,謝謝合作!
序廳:殷墟和商王朝的關系,這個時候要告訴大家商朝的基本情況……。商朝最后兩個半世紀多不再遷都?!吨駮o年》記載273年不遷都,但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結果是殷墟年代應是250多年。這個都城的定位是商朝后期的都邑。
商王世襲表、商朝文化圖(不等于商朝的政治疆域圖),可能是以今天的河南為中心,北——河北,東——山東、江蘇,西——山西、陜西,南——湖南、湖北。
玻璃上的甲骨文:高祖王亥。商朝人心目中認為他們的民族跟鳥有關系。這些銘文反映了商朝人心目中有關自己民族起源的想法。
盤庚遷殷圖:這個畫面表現的是浩浩蕩蕩的遷都大軍從今天的山東曲阜長途跋涉來到殷墟的場景。上面的圖示都是有證可考的:酉、鬲、狗、馬車、不同的帽子。
大邑商:是當時商朝人對自己都城的概念。講的是都邑。整個展廳是參照世界上著名的學者對“文明”一詞的解釋來布置的:1.有城市;2.有成套的禮制;3.鑄造術。接下來我們就通過陶器廳、青銅廳、文字廳和玉器廳來詮釋3000多年前中國商代的文明。。。。。[pagecute]
陶器廳:首先,讓我們來了解商代的建筑,殷墟作為商朝的都城,它那龐大的建筑群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呢?大家看這里,通過這里展示的商代出土的殘墻,一幅景觀畫和建筑實物、生活用具來表現當時商朝的生活情況。西邊是太行山,河流的源頭,商朝的宮殿就建在這個河灣里。這里有制作的實景和畫在墻上的房子,都是四合院式的,這是經過考證的。商朝高等級的房子都是四合院,這應該是被商人廣泛采用的。同學們現在看到的是一節用來排水的三通,它是用灰陶燒制而成的。從它的制作就可窺見當時的地下排水設施已經非常完善了。我們再來看一下他們建筑房屋時的夯土墻,墻壁是用兩塊木塊作盒,夾泥土夯實而成,叫板筑墻,商朝的房屋臺基是以黃土夯實而成,房子的骨架是以木柱和木梁為主的。那時還沒有出現磚瓦,一根根立起的柱子再架上梁,形成房子的骨干,它渾然一體,嚴謹結實,具有很強的抗震能力,以后歷代建筑基本沿用這種結構,這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是遙遙領先的。接著引導看生活用具:陶器(不同用途),再看青銅柱上的人像。
氣候:3000年前的年降水量要比現在的多,年平均溫度比現在的要高3度左右。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下商人遷到殷墟。在這樣的條件下他們吃什么呢?
食物:羊、豬、切刀、小麥。
飲酒:除了吃以外商人還得喝。商人喝酒在文獻上是有記載的。周人認為商朝亡國的原因:飲酒過度。展示一壺酒。
裝飾:骨笄。使用示意圖。
商朝社會生產很發達,那么他們之間怎么樣交換物品,那他們需要錢,需要貨幣,商朝人的貨幣就是錢。大量隨葬海貝表示有錢,生前榮華富貴,死后也要享受 。
文化交流:原始瓷,硬陶是長江中下游的,可能是當時由長江中游生產通過交流到殷墟。右邊的兩件陶器可能是山西陜西那邊生產的。[pagecute]
青銅甗:大家看這里面放著兩個人頭。先講它的作用。蒸人頭是非常殘忍的,只有在安陽殷墟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標本。為什么說人頭被蒸過,這種頭骨掰開后是齊的,一般的頭骨掰開是鋸齒狀的。這有可能是當時敵對國家首領的人頭,商王朝在戰爭中取得了勝利,用很有地位的方國首領的人頭來祭祀神靈告廟祖先。在殷墟出土的近17萬片甲骨中,有兩片是頭骨,上面刻的內容幾乎是一樣的,都是有關戰爭的,比如:“祖乙伐方國”。
除了人頭,還有祭祀用的狗,他們當時很喜歡狗。也會把狗殉葬,放在墓葬底部的腰坑里。至于為什么這樣,到目前為止還不是很清楚。但在中國唐朝時提到,他們會在墓葬下放鐵?!苍S是為了防止地下鬼神的滋擾。
商朝是奴隸社會,大規模的祭祀是商文化的特征。這種祭祀在商王朝滅亡之后在比較短的時間內絕跡。西周人認為太殘忍。
王陵區圖: 同學們,由于墓葬深埋于地下,所以,它的發掘是我們了解古代人類活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備受考古學界的重視與關注。同時也構成了殷墟文化的重要內容。自1928年開始,對殷代墓葬的發現與發掘一直是殷墟科學發掘的重要工作,也是多年來最大的收獲。這塊沙盤展示的是商代王陵區的情況。殷墟王陵區是目前所知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大規模王陵集中地。其范圍已基本確定,東西長450米,南北寬250米左右,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在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許多古代圓形盜坑和近代長方形盜坑,這說明大墓都遭到了多次盜掘。從盜坑的位置來看,古代盜墓者十分老練,他們總是能夠正確地找到墓葬的中心,然后在墓室正中開挖盜坑,直達墓室內部。您看到的這張圖片就是盜墓者當年留下的盜坑??梢韵胂笠幌?,如果不被盜的話,整個大墓內該有多少隨葬品!令人遺憾的是,這些稀世珍寶我們已無緣見識了。
在殷墟考古發掘中,考古工作者在西北崗王陵東區,發現了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的商王室的公共祭祀場,這2000余座縱橫有序、排列規律的祭祀坑中,埋葬著以無頭軀體為主的大量的人的骨架。這些尸骨多俯身向下,每坑1---12人不等,但以8—10人為多,在長方形祭祀坑中間的方形坑,則是埋葬這些死者的人頭所在。這些無頭軀體和人頭骨當是為墓主人舉行祭禮時被殺的人牲。王陵大墓與祭祀坑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等級關系、奴隸制度、埋葬習俗、生產水平,是中國古代文明史所遺留的輝煌篇章。[pagecute]
面具:用安陽話講:我的名字叫子商……人面范是商朝人用藝術的方式對自己形象的自覺或不自覺地描述。他們的形象應該代表商朝人的形象。(過渡)
農業:據學者們研究,3000年前的殷商時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生態環境較好,動物資源豐富。在殷墟發現的生產工具上有斧、鑿、鏟、錛、鐮、刀、鉆、磨石、紡輪、網墜和杵等。農業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出土的青銅農具很少,從這個意義上看,石器在當時的生產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青銅則主要服務于統治階層。
畜牧業:在商朝大量的發現牛。
制骨業:同學們,商朝的人們也是很愛美的,原本無多大用處的獸骨,被商朝的工匠們制作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和器物,獸骨的作用可以說得到了較好的發揮與利用。從獲得的甲骨刻辭看,商人的狩獵活動非常頻繁,獵獲量也很大,其中有一次記載僅獵獲的鹿就有500頭之多,獲得的骨制品就成為人們生活中的飾物。殷墟甲骨文中還有一次捕到7頭大象的記載,發掘結果也證實了這一記載。自殷墟科學發掘以來,已出土了大約25000件以上的各類骨器,豐富了人們對這方面情況的了解和認識。與之相對應的是,考古工作者還在殷墟范圍內發現了幾處殷人制作骨器的手工作坊,出土了大量的骨料,骨器的半成品、成品和生產骨器的青銅工具,如銅鋸,銅刀,銅鉆等,還有蚌刀、蚌鐮;另外還有石刀、石鉆、磨石等物,表明殷代當時已經存在著專門制作骨器的作坊,因此骨器的大量使用已經是那個時代的一種時尚了。[pagecute]
青銅鑄造業:銅是人類在自然界中認識最早的金屬之一,最初人們將自然界銅礦石作為一般石料去打制磨制,做成器物,在不斷的實踐中發現銅礦石不易破碎、不易剝落,可以錘薄拉長,有良好的延展性,制造出來的器物具有漂亮的光澤。后來人們又發現銅可以在高溫下熔化成液態,有很好的可塑性,在這些實踐中又發現了只要在銅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另一種金屬,比如錫,就可以降低銅的熔點,提高硬度和增加光澤度。于是一種新的金屬就出現在歷史的畫卷中。這種銅錫合金制成的器皿,就是——青銅器。青銅的發明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掀開了極其重要的一頁,它使人類歷史由石器時代逐漸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青銅時代”。青銅器,由于它的硬度高,刃口鋒利以及耐磨性強和裝飾性好等優點,漸漸就代替了石器,并且大大促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
商朝鑄銅是用“塊范”法鑄造。大家看這件銅觚的鑄造方法,就是先用泥做成一個模子,然后再做外范,中間留有空隙用來澆鑄銅液,待銅液冷卻后,打碎外范、取出內模就會出來一個一模一樣的銅觚了。從這里可以看出青銅器的鑄造工藝,離不開陶模與陶范,從這個意義上看,“模范”一詞也許就是從古代鑄造技術中誕生出來的也未可知。許多大的青銅器采用的是合范的鑄造方法,也叫分鑄法。即先鑄出主體,然后澆鑄附件,或先鑄好附件,嵌入主體鑄形中,在澆鑄主體時連接在一起。范要分內范和外范,鑄一件青銅器需要多少范,那就要看這件青銅器的形制復雜與否。比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它的鼎身和四足就是一次性整體鑄造,鼎耳則是在鼎身鑄成后,再在它的上面安模、翻范、澆鑄而成的。而殷商晚期的一只銅爵,最多的時候就需要16塊范才行。正是運用了這種簡單易行的分鑄工藝手法,相當出色的解決了復雜的工藝合成技術問題,使許多形制精美的青銅器皿流傳至今,不能不說這是殷商工匠們的杰出創造。
司母辛:商朝晚期有一個叫武丁的國王,他的妻子婦好死后,這是她的兒子為祭祀她而鑄造的。我們可以看到鼎上的乳釘紋很大氣。在商朝只有地位非常高的貴族才會使用方鼎。這又一次證明鼎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兵器:有的兵器上帶有木頭,這是告訴我們它的安裝方式。戈真正打仗時用的高度只達到人耳朵的高度。帶箭頭的頭骨有四處傷,可能當時未死,從戰場上回來。
圓鼎:一般貴族墓中都會有,成對陪葬。但像這樣的大圓鼎沒有成對的。
接下來的展柜基本上是一個墓葬中出土的,體現一個完整的青銅器的組合,觚爵數量的多少體現墓主身份的高低。
小方鼎:在我們目前所知道的方鼎中花紋是最漂亮的,乳釘紋做的比較高,鳳鳥紋紋飾精美。觚、角九套,角與爵的不同,爵是一個流一個尾,而角是兩個流。
斝:這對斝是目前國內最好的一對?;y主要是饕餮紋,但還有一種蕉葉紋,象芭蕉的葉子,有一種流動向上的升騰感。
商周時期是禮制的定形時期,禮制如果離開樂器就不成了。
鼓:木鼓是參考長江流域出土的青銅鼓和甲骨文中的鼓字復原的。安豐鄉漁洋村(22公里)一個叫龍振山的老先生撿到了一塊陶片,上面刻的圖案就和這個木鼓是一樣的。共、冊、
車馬器:車轅后的裝飾品。駕馬用的弓形器。[pagecute]
玉器廳:對于中國來說,用玉的歷史已有七千年,堪稱是世界上的玉器之國。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說到:“玉的愛好,可以說是中國的文化特色之一,……”中國人把玉上升到了無以再上升的高度:君子比德于玉,天子權力的象征——玉璽,“言念君子,溫潤如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之說等等。在政治上嚴格規定從天子到各級官吏的用玉要求,同時,在宗教方面用玉制作禮儀祭祀之器,成為溝通世俗人間與祖先神靈的法器。在這樣的玉崇拜之下,我們推測殷商時期的人們使用玉器,也是十分可觀的。殷墟從古到今,出土了有多少件玉器,已是難以考證了,據現在的不完全統計,在此出土的玉器已有數千件。由于玉器大部分出土在大中型墓中,而這些墓在殷墟多遭盜掘,因此,損失的玉器數量難以估量。
玉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個特點。商朝的玉文化是中國文化非常重要的階段。玉器五類:儀仗類、裝飾類、玩耍類、兵器、祭祀(柄形器)。1976年發現的婦好墓,保存完好,未遭盜掘。雖然墓葬僅是一座中型貴族墓,面積也就區區22平方米,但其中卻一下子出土了各種玉器達750余件之多。試想一下,如果它與動輒數百平方的西北崗的那些王陵大墓相比,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商王大墓中,又該葬有多少玉器呢?
關于殷墟玉料的來源,考古學家曾請有關單位對婦好墓中出土的玉器抽取了300件進行鑒定,認為絕大多數為新疆和闐玉,3件遼寧岫巖玉,1件河南獨山玉。新疆和闐玉有7000余年的開發利用歷史,自殷商時代起,和闐玉大舉東進,成為宮庭權貴用玉主體,統治者將其視為寶物,到了商代已形成了規模開發。婦好墓中發現的755件玉器就足以說明這一點。但是,新疆的和闐距安陽殷墟足有數千里之遙,這么多的玉料是怎樣過來的?莫非在古絲綢之路開通之前還有一條玉石之路嗎?有人認為是經過多次轉移或通過層層商品交換運至安陽的。另外,一些諸侯和方國的進貢,也是可能的途徑之一。盡管有種種猜測和解釋,新疆距安陽畢竟路途遙遠,當時人們使用何種工具,通過什么路線,把玉料從新疆長途跋涉運到安陽,至今仍然是一個尚未清楚明了的歷史之謎。婦好墓的和闐玉,是否有助于揭開這個謎呢?為什么在長城的西端有一個關要起名叫做玉門關呢?我們希望它可以間接的證明, 3000多年前從新疆的和田到安陽已經有了一條玉石之路了,比我們了解的絲綢之路還要早1200多年。[pagecute]
文字廳:甲骨文是殷墟文化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這里展出的甲骨,是世界上最好的甲骨。展覽方式也是比較先進的。在殷墟的地下有一座內容十分豐富的“檔案館”,這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甲骨文,憑借它所保存的大量資料,使我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殷代社會真實的狀況。同學們都知道,甲骨文已經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它的造字方法已是六書具備,而且文法也和今天的文法相去不遠。我們來看這幾種主要的造字方法:象形、會意、形聲——圖略。另外,甲骨文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古文字之一,是唯一發展演變使用至今的文字,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好,讓我們來看一下甲骨的主要選材和制作方法,這就是牛的肩胛骨和龜腹甲。甲骨有正反兩面,它主要是商王占卜用的……(占卜的過程講一下)
甲骨坑:這廂就是甲骨窖穴在地下埋藏的情景,透過這層層疊壓、分類明確的甲骨,可以知道商人們把刻有文字的龜甲要分門別類的歸類和保存。坐下可以看到甲骨文的古今對照表,可以看到播放有關殷墟的內容。
“一片甲骨驚天下”:講述的是商王帶人打獵,占卜明天會不會受到災難。[pagecute]
司母戊鼎:鎮國之寶,它是嚴禁走出國門的。它本身是個方形鼎,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戊死后,她兒子為紀念她鑄造的。反映了商朝的一種家族關系,一種人情,最重要的它反映了一種社會本質。重832.34公斤。84.77%的銅、16%錫,不到3%的鉛。
鼎耳有裂紋,說明這個耳朵是假的,是后來按上去的。那么我們在看它的鼎足下部也是有很多疤痕,很不協調,說明這也是后來鑄造的。這只鼎這么大,那么它們當時是扣過來澆筑的,商人當時把模和范做好后,如果一鍋一鍋往里澆筑的話,中間會存在一個時間差,會形成“冷隔”。那么我們推測,他們當時首先先算好澆筑鼎所需要用的銅液的數量,然后應該是在地上挖了個坑和多條地溝,把地溝先加溫到900度左右的時候一起往地溝澆筑,這樣銅液在澆注的時候熱量并不損耗。最后澆筑完后打開一看,發現當初計算錯了,鼎足上還有一段沒有鑄完,那么怎么辦呢,只好重新澆筑。所以我們現在看來它的腳是半截的,是有缺陷的。
這個鼎本身有很多花紋,花紋有很多很多的謎在里面。我們首先看中間那一道叫“扉棱”,那么正面看是一個獸面,其實“扉棱”兩側是兩個獨立的紋飾,這個有人說是虎、有人說是龍,地下和上面的一樣,只是耳朵處有不同。旁邊上面是牛,中間是鹿,下面是虎。
鼎耳上看似魚形,可現在也沒有確定。側面上有兩只老虎在吃一個人頭?!秴问洗呵铩罚瑚吟咽沉亢艽?,如果給它的食物不夠的話,它會讓你倒霉,所以人們供奉它。中國有位美學家認為它表示的是一種猙獰美。
人獸題材:大家仔細看這個人的面目表情很安詳,帶有微笑,那么就應該表示人獸的和諧。所以有人認為3000多年前商朝人信奉“薩滿教”,巫師為了溝通天和地,這是巫師變成老虎的最后一個過程,在被老虎吃掉后就可以溝通人神,溝通天地。
沒有一種解讀被世人認可。
辛和戊是兩個人,據說她們是同一個國王武丁的妻子。大家都知道婦好了不起,但是從地位上說婦好比不上戊。因為一從方鼎的大小,二是墓葬的方法。婦好墓只有160立方米,而戊的甲字形墓有1360立方米。[pagecute]
車馬坑展廳:各位同學,作為21世紀的人類,道路交通已成為城市的血脈,早已和我們的生活融為一體,今天的人類無時無刻不在體驗現代化交通帶給我們的便捷??墒?,同學們一定想知道商朝時期的道路和交通是什么樣子的吧?大家請看,這就是3000年前的馬車實物和道路遺存,我們前面介紹過,商王朝國都的面積已達34平方公里,那么,我們想象一下,在宮殿區、王陵區、墓葬區、居民區和個手工業作坊等區域之間一定會有阡陌縱橫的道路相連接吧,這段道路遺存是2000年在安陽航校發現的,整條道路由黃土夯成,寬8.35米,上面有4條清晰的車轍痕跡,兩邊各有1.8米寬的人行道。由此可見,商代的道路已經是四通八達了。
這6輛馬車是1999年和2000年在殷墟的孝民屯和劉家莊出土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由于車子一般是由商代的王室貴族們乘坐,因此,車上往往有華麗的裝飾,比如車身上和馬身上就有許多精美的青銅佩飾。這表明,車子在殷商時期已成為貴族出行和軍隊征戰的重要交通工具和武器,并被廣泛使用。
同學們看到的這張圖是商朝馬車的結構圖。從殷墟所出土的馬車來看,除了用于夾馬脖子的車扼和車軸是青銅的以外,其他均為木質結構,像車輪、車轅、車軸、車衡等,一輛完整的車是由一個車衡,兩個車軛,一個車轅,一個車廂組成的。那么,在甲骨文中“車”是怎么寫的呢?大家看這是個典型的象形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有十幾種寫法了——圖略。同學們請看,從文字的變化上就可以看出漢字演變的軌跡,車字經過簡化由兩個輪變成一個輪,直到漢字最后一次簡化時成為我們今天使用的“車”字。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車出現的歷史很早。到殷商時期,車子已被大量運用到日常生活和戰爭當中。同學們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形容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會用到一個成語:萬乘之國。對,就是說一個國家的戰車達到了上萬輛,就是夠強夠大了。因為有了馬和戰車就有了開疆拓土的資本,這的確是一個國家是否強盛的一項指標。自從殷墟考古發掘以來,就不斷有車馬坑的發現,截至目前殷墟已出土馬車70余輛。
同學們從歷史課本上都了解過,在奴隸社會殺殉制度是非常殘酷的。大家請看,這個車廂后邊殉葬著一個奴隸,他的雙腿被砍斷,左臂已不知去向,從他非常痛苦面部表情上可以看出,他是被活埋的。由此可見,奴隸社會奴隸主對奴隸的兇狠與殘暴。郭沫若老先生參觀過殷墟后就曾感慨道:“殷墟是我國奴隸社會的一個縮影?!盵pagecute]
乙七基址:同學們,殷商時期的人們在營造宮殿宗廟等建筑時,要舉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儀式,借以除妖避邪,鎮宅安居。乙七基址就是一個典型代表。大家看,商朝的宮殿和宗廟建筑一般要經過奠基、置礎、安門、落成四個步驟。一、基址挖成后,在基址下面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兒童,這是奠基儀式;二、地基打好后,在準備放礎時,要在基面上挖出若干個坑,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時加用人牲。然后填土夯實,再放置礎石,這是置礎儀式;三、在安門時,在門檻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別埋入看門的侍衛1——3人,皆跪坐相向,手執銅戈、盾牌,防衛目的異常明顯,這是安門儀式;四、最后宮殿落成,要舉行隆重的落成儀式,這時的用牲種類多,規模大,有時要殺掉上百人,連同牲畜,車輛,整整齊齊埋在建筑物旁。由此看來,整個宮殿區雖然浩大宏偉,錦繡華麗,顯示了殷王朝的威嚴,但地下眾多的犧牲,特別是那些被殺殉用來作人牲的奴隸,就更讓人看到了奴隸時代奴隸主的殘酷和奴隸制度的黑暗腐朽。
乙八基址與乙七基址相鄰,面向東,南北長85米,東西寬14.6米,發現柱礎153個,西邊柱礎密布,是建筑物的主體部分,東邊柱礎相對稀疏,似為廊柱。據柱礎的排列推測,該建筑當有三座門?;芬幠:甏?,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為不凡,這也反映出殷代已具有了很高的建筑水平。[pagecute]
YH127甲骨窖穴展廳:提到檔案,同學們一定不陌生吧,每個同學在學校都有檔案。并且,這個檔案會伴隨你們的一生。那么,同學們可知道,在距今3000年以前的商代,也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就已有了國家檔案,現在我們參觀的就是號稱中國“第一個檔案庫“的YH127甲骨窖穴展館。
這就是著名的12 7甲骨窖穴出土地,hh是殷墟考古至今出土的甲骨最多的一坑,共出土17096片龜甲,現存在臺灣故宮博物院。在1996年召開的國際圖聯大會上被專家譽為“世界上最早的圖書館”,“中國最早的檔案庫”。大家看,在窖穴的一側有一具蜷曲的人的骨架,它是和這坑甲骨埋在一起的,據專家推測,應該是當時看管這坑甲骨資料的管理員。
現在大家隨我來了解一下它當時發掘的情況。殷墟第13次發掘從1936年3月18日開始到6月12日,已經進行了83天,天氣炎熱起來,工作人員準備結束這次發掘工作。就在做最后的清理時,從未遭到破壞的完整的一坑甲骨被發現了,消息不脛而走,轟動了小小的安陽城,按照常規做法,甲骨窖穴是在原地清理發掘的,但是在揭出了3760塊甲骨后,坑中的甲骨反而越來越多,源源不斷,連坑的邊緣也沒有找到。第二天情況依然如此,而且完整的龜板出土很多,十分珍貴。情況匯報到史語所,學者們都很振奮,最后一致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把這坑甲骨整坑運到南京室內發掘。我們來看一下當時的圖片,他們請人特制了一個大木箱,把這坑甲骨周圍的土清理出去,然后用大木箱套在粘連在一起的甲骨堆上,然后通過馬道和繩索把這坑甲骨運至地面,可是,這坑甲骨連同土塊裝箱后就重達6噸左右,那是1936年,安陽還沒有汽車,也沒有起重設備,怎么辦呢?大家集思廣益用土辦法組織了64個人的擔架來抬這坑甲骨,眾人一步一挪的用了兩天兩夜的時間把它運到了火車站,送到南京。在南京室內花了半年多時間,整理出17096片龜甲。從這張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出YH127剛出土時的原貌,它直徑長1.8米,甲骨堆積層厚達1.6米。其中完整的龜板有300多版,牛的肩胛骨只有8片。特別是完整的龜板,它上面的內容對我們了解商朝的生產方式、生產關系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內容極具研究價值。
這坑甲骨不僅數量多,而且甲骨上所紀錄的內容非常豐富,大都反映的是商朝武丁時期的內容。這一時期也是商王朝綜合國力最為強盛的一個時期。并且發現了一版最大的甲骨長44厘米,經過專家鑒定這塊甲骨屬于馬來龜。
商朝的生產力比較低下,對于很多的自然現象不能夠解釋,所以凡事依賴于鬼神,經常占卜,所用的材料是龜腹甲和牛的肩胛骨。他們在龜甲的背面鑿上很多圓孔和長槽,把燃燒的木炭放到其中進行灼燒,龜甲的正面就會產生裂紋,商人根據裂紋的走向來判斷吉兇,然后把結果刻上去。所以我們說: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就稱為甲骨文。這些刻詞有一定的先后順序,首先刻敘辭,就是交待一下占卜的時間和貞人名字;接下來命辭,就是說明占卜什么樣的內容;緊接著刻占辭,就是商王根據裂紋所判斷的吉兇。占卜過去一段時間以后,他們要刻上驗辭。紀錄占卜是否靈驗。例如———略[pagecute]
仿殷大殿:同學們看到的這個宮殿是在原址上復原的,屬于宗廟建筑,就是商王們議政朝拜的地方?;烽L51米,寬?米,這座宮殿的外形是根據周禮《考工記》〉中記載的商代建筑風格是:“茅茨土階,四阿重屋”。意思就是地面為夯土臺基,屋頂為茅草覆蓋的兩重檐四面坡的形制?,F在是殷墟綜合展覽廳,全面展示了殷墟的范圍和布局,發掘歷史,并通過陳列的甲骨文、青銅器,向我們展示了商代的文化和手工藝水平。
殷墟發掘史展廳:我們參觀的第一個展廳是殷墟發掘簡史展。談到殷墟的發現,應該首推王懿榮,也正是王懿榮1899年發現甲骨文,從而使殷墟甲骨文聞名于天下。遺憾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王懿榮被慈禧太后派去鎮守北京,北京失陷后投井自殺殉國,而他所收藏的甲骨由他的兒子(王翰甫)賣給了劉鄂。劉鄂通過研究,將這些默默無聞的甲骨編纂出版了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鐵云藏龜》。大家看這四位學者,在學術界被稱為“甲骨四堂”,分別是羅振玉、王國維、董作賓、郭沫若。首先我們來看羅振玉先生,以前古董商為使甲骨賣出高價,一直都隱瞞甲骨真實出土地,而放出了甲骨出土地湯陰羑里說、新鄉衛輝說等等,羅振玉派弟弟羅振常通過古董商范唯卿,找到了殷墟甲骨的真實出土地——小屯村。同時,羅振玉專程來到安陽收購甲骨,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羅振玉先生收藏甲骨將近兩萬片,但是非??上У氖?,他所收藏的這兩萬片甲骨后來捐獻給了偽滿政府,之后,很大一部分流失到了日本。但是羅振玉先生對研究甲骨文有其獨到一面,破解甲骨文字達到561個(目前我們發現甲骨文單字有5000多個,公認的不過1500個左右,羅振玉先生個人破解3分之一),所以說學術界尊稱他為甲骨四堂之一。大家再看下面這位王國維先生,王國維先生被我們稱為國學大師,他還有許多稱謂,如:美學家、詞學家、金石學家、翻譯理論家、史學家……等等,可以說集大家于一身。他根據出土的甲骨刻詞和《史記》中的記載破解了商王的世系表。這一世系表與夏商周斷代工程史基本一致。這位是甲骨四堂之一的董作賓先生,是第一位在殷墟進行科學發掘的專家,從1928年開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對殷墟進行了大規模的科學發掘,當時隨著李濟、梁思永先生等海外歸來學子的加入,把西方先進考古學帶入中國,梁思永(其兄梁思成,父梁啟超),很多重要的發現如:后崗三疊層、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都是在這一時期發現的。
其實我們現在站的大殿是恢復在原來宮殿基址之上的,這里我們專門作了一處地基切塊。上面的夯窩是模仿商人用木棍捆扎在一起夯實留下來的痕跡。我們看到這兩個甕棺是建造宮殿前舉行奠基儀式時埋入地下的。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示意圖。目前,確定宮殿遺址面積為70萬平方米,發現宮殿54座,整體分為3組。最北的甲組基址,主要是居住區,靠南的乙組為宗廟區,丙組為祭祀區。符合我國古代社會宮殿建筑格局“前朝后寢,左祖右社”。在下角的54號基址,也被稱作凹字形基址,可能當時為祭祀旁洹河,洹河三面環水,商人在外圍修建了這條防御性壕溝,將宮殿區包圍成四面環水,這個位置可能是塊風水寶地,易守難攻。同時在洹河北岸發現殷墟王陵,也就是殷墟王陵遺址。在這里共發現13處王室墓葬,但這些墓葬自1928年始,專家就想發掘,不過每次挖墓都碰到問題,當時我們安陽市地下水位很高,這給考古工作提出一大難題。因此專家只有等。一直等到80年代,由于安陽一直在飲用地下水,導致地下水位下降,至80年代已25米深,已具備各挖掘條件。專家就對13處墓葬進行發掘。除M1004墓葬西北角有一小方土盜墓賊沒有染指,在其中找到四件青銅器,其他墓葬都是小陶器、小玉片,大件物品已被盜掘,說到盜墓,這件東西我們應該非常熟悉——洛陽鏟。
最后,我們來看下甲骨文。其實殷墟甲骨六書齊備,象形、會意、形聲、假借、轉注、指事都有體現,所以甲骨文不只是最早,還得加上倆字——成熟。這里我們不妨來認識一些甲骨文的單字?!ɡ樱┤绻麑坠俏母信d趣的話,后面很多景點都跟甲骨文有關系,那里向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至此大殿內容就全部介紹到這里了。[pagecute]
婦好墓:同學們,巾幗英雄的故事大家一定知道的不少,那么,在三千多年以前,在我們的家鄉,在殷墟就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女將軍,大家知道嗎?她的名字叫婦好。
我們前面介紹過,商王朝自盤庚遷殷至紂滅亡,在這里建都的時間長達255年。和任何朝代一樣,它也經歷了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盤庚之后的第二代帝王----商王武丁,在位59年,很有治國方略,拓展的疆域也最為遼闊,史稱“武丁中興”。那么,之所以產生如此的輝煌,除了武丁的雄才大略和深謀遠慮之外,還有兩個人物不得不提,一位是被武丁大膽起用的奴隸宰相傅悅,另一位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塑像婦好了。
婦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女將軍,她是商王武丁三個法定的配偶之一,也是最有能力最受寵愛的王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關她的記載多達240多條,其中不乏描述她領兵打仗和參與國家祭祀活動的內容,據史料記載,商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就是說商人政治生活中兩件最大的事情是祭祀和戰爭。據甲骨文資料顯示,婦好經常參與戰爭和主持國家祭祀,其中在甲骨文里記載她率兵最多的一次是13000人,并且運籌帷幄、巧設埋伏,配合商王的大將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也許是由于連年征戰,婦好積勞成疾過早的去世了。商王武丁為了紀念她把她厚葬在了宮殿區,并在她的墓壙上修建了一座享堂,便于對她進行祭祀?;蛟S就是這座享堂下厚厚的夯土掩蓋了墓葬的原因吧,使得婦好墓保存完好,成為商代唯一未遭盜掘的王室墓葬。
我們現在來看一下她墓中的隨葬品。首先同學們看到的是司母辛銅觥,它是當時盛酒的用具。您看它的頭部是羊角、馬頭,也有人說是牛頭。前邊的兩條腿很明顯是蹄類動物的腿,后邊卻是鳥的爪子。倒酒的地方叫做流,您看就在馬的下巴。這件青銅器名叫zeng 形器。它是當時宮廷里使用的一種食器,中間有個蓮花瓣狀的氣柱,將食物放在氣柱的周圍。水蒸氣從氣柱噴出來,能把周圍的食物蒸熟了,就象我們現在云南氣鍋雞的道理一樣。這兩件兵器名叫鉞,是權利的象征,鉞在古時候是王權的象征。婦好墓中這樣兩件龍虎形制的鉞,足以證明婦好在軍隊中的特殊身份。他墓中共出土兵器130多件,大多是生前使用過的,上面有明顯的砍殺過的痕跡。和甲骨文的記載相吻合??梢妺D好的確是商王朝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材。也難怪商王朝給了她如此崇高的地位。她確實無愧于女將軍的稱號。同學們請看,婦好墓中出土的三件象牙杯是這一時期牙雕的杰出代表。這三件象牙杯,杯體呈筒狀,兩件高約30厘米,一件高42厘米。它們都帶有叫做“鋬”的提手。分別是夔形或虎形鋬,是用榫接法將鋬體插接杯體的。大家可以看到這件杯體上環繞的綠色,是用綠松石鑲嵌的饕餮和夔龍圖案。這一件雖然沒有鑲嵌寶石,但是花紋雕刻的非常精細,它的鋬,就是提手上雕刻的是一頭栩栩如生的虎,很有生氣。這些杯體上的花紋不僅有立體感,而且采用了半浮雕的雕刻手法,
這些呢絕大多數是酒器,殷墟出土的酒器十分的精美,形制豐富,變化多樣。到了商代晚期飲酒之風盛行,不同的酒器不同的用途,種類繁多,考古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出土物中酒器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大家看:像觚、爵、斝、盉、卣等等。商朝人愛飲酒這是眾所周知的,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酒池肉林”之說了。但是,同學們,制酒業出現的本身是代表了一種高度的文明出現,像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文中曾高度評價制酒業的出現,指出這是農業生產的增加,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標志。傳說商紂王與愛妃妲姬喝起酒來不分晝夜,有時連續7天7夜,結果最后亡了國。對喝酒亡國,殷人也有深刻反省,他們在多次提到國家覆亡的原因時,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全民“沉于酒”。像剛才看到的那件青銅器舀酒用的勺子——孔斗。殷人飲酒量之大可見一斑了。
同學們,我們現在到了婦好墓的最底層,墓葬的深度是7.5米,沒有墓道,呈豎井式直上直下,大家看到中間紅色的就是婦好棺材的位置,由于挖掘到6.1米的時候,出現了大量的地下水,棺材在水線以下,所以尸骨都腐爛了,僅存一些棺材的殘片,上面還依稀可見有厚厚的紅漆和絹帛包裹的痕跡。正中間黃色的是商朝的貨貝——貝幣。這是商人流通的貨幣,所以今天和金錢有關的字都有一個貝字旁,如“賞”“賜”“貴”“賤”等等。這些玉器共有755件,大多數是新疆的和闐玉?;蛟S它可以說明3000多年前從新疆的、和闐到安陽已經有了一條玉石之路了,比我們了解的絲綢之路還要早1200多年呢。四周的是一些青銅器,大部分是酒器和食器。這是一只石磬,是商朝的樂器,音樂家曾經在王陵區出土的一只石罄上完整的演奏出《東方紅》的曲子。這墓壁上是用原木砌成的槨室,只有相當有身份地位的人的墓葬才會有棺有槨。槨室四周和上面的二層平臺周圍是殉葬的奴隸的尸骨。大家看,壁龕里殉葬的是婦好生前的貼身侍從,她的右上方是一個嬰兒,左邊的尸骨是被腰斬和截肢的,在婦好死后一共有16個奴隸來為她殉葬,除此之外還殉葬了6條狗。就整個墓葬情形來看,陪葬品是逐層埋入地下的。在槨室上邊填一層土,擺一層隨葬品,再添一層土。就這樣一直到地面上有六層,算上底層一共是七層。難怪在發掘婦好墓時專家會發出婦好墓中的隨葬品越往下越豐富和珍貴的感慨。
婦好墓以它墓葬保存完好,墓主人身份明確,出土的隨葬品豐富等條件震驚了中外史學界,并確定了它在史學界的特殊地位。墓中許多隨葬器物堪稱殷墟文物的杰出代表,對研究殷代的政治、文化、藝術以及殷商考古學中的許多問題都有極為重要的學術意義。1976年發掘后當年被評為中國考古十大發現之一。
好,同學們,殷墟的講解就到此結束了。
豫公網安備 41050502000027號
豫ICP備11006905號-1